夏蟲語冰[詞語典故]

夏蟲語冰[詞語典故]

夏蟲語冰,成語,典故名,典出《莊子集釋》卷六下《外篇·秋水》:“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,篤於時也。”意思是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。後遂以“夏蟲語冰”比喻人囿於見聞,知識短淺。同”夏蟲不可以語冰“。

基本信息

詳細釋義

夏蟲語冰,同”夏蟲不可以語冰“,意思是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,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。”語出《莊子集釋》卷六下《外篇·秋水》。比喻人囿於見聞,孤陋寡聞,知識短淺,不通時務。  

典故來源

典源原文

北海若曰:“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,拘於虛也;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,篤於時也;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,束於教也。今爾出於崖涘,觀於大海,乃知爾醜,爾將可與語大理矣。天下之水,莫大于海,萬川歸之,不知何時止而不盈;尾閭泄之,不知何時已而不虛;春秋不變,水旱不知。此其過江河之流,不可為量數。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,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,吾在於天地之間,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,方存乎見少,又奚以自多!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,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?計中國之在海內,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?號物之數謂之萬,人處一焉;人卒九州,穀食之所生,舟車之所通,人處一焉;此其比萬物也,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?五帝之所連,三王之所爭,仁人之所憂,任士之所勞,盡此矣。伯夷辭之以為名,仲尼語之以為博,此其自多也,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?”  

白話譯文

渤海神若說:“對井裡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,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;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,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;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於大道理的問題,是由於他的眼界受著所受教育的束縛。如今你從河岸流出來,看到大海後,才知道你的淺陋,這就可以與你談論大道理了。天下的水,沒有比海更大的了。萬千條江河歸向大海,不知什麼時候停止,可它不滿溢出來;尾閭排泄它,不知什麼時候停止,可它不會減少而流盡;海水不因季節的變化而有所增減,也不因水災旱災而受影響。這表明它的容量超過長江、黃河的容量,不可計數。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誇耀,因為自從天地之間生成形態,從那裡汲取陰陽之氣,我在天地裡面,猶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樣,正存念會被別人看少,又憑什麼自我誇耀呢?計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間,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澤里嗎?計算一下中原在天下,不像稊米在大倉里嗎?稱事物的數量叫做‘萬’,人類只是占其中的一類;人類遍布天下,穀物所生長的地方,車船所通達的地方都有人,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;這表明人與萬物相比,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馬體上嗎?五帝所連續統治的,三王所爭奪的,仁人所擔憂的,以天下為己任的賢人所勞碌的,全不過如此而已。伯夷以辭讓君王位置而博得名聲,孔子以談論天下而顯示淵博,他們這樣自我誇耀,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漲而自滿一樣嗎?”  

同源典故

井底觀天 以蟲疑冰 休遣夏蟲知 冰有夏蟲識 夏蟲不可語冰 夏蟲疑冰 蟲語那知冰  

運用示例

《文選·孫綽〈游天台山賦〉》:“哂 夏蟲之疑冰,整輕翮而思矯。” 李善 註:“言淺近小智,同乎夏蟲,今既哂之,故整翮思矯也。” 張銑 註:“夏蟲不知冬有寒冰,亦猶小智不識高道,故笑之。”

宋代梅堯臣《中伏日永叔遺冰》詩:“巨塊置我前,凝結造化移。畏冷不敢食,有類 夏蟲疑。”

明代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十七:“郎如此眼光淺,真是 夏蟲不可語冰。”

清代王韜《六合將混為一》:“不審倚伏之機,不明順逆之故,是猶醯雞處瓮,別有一天, 夏蟲語冰,莫知其候也。”  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